健康关怀
Health Care
儿童健康
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关怀 > 儿童健康

进入冬天这类疾病仍然要注意!

来源:湖北东信医药有限公司作者:湖北东信医药有限公司时间:2020-11-13

立冬以来持续的大太阳,让人们觉得今年的秋天真是长情的陪伴!但连最常出现在夏秋季的手足口病,还是仍有多发,有医生反映可能是之前大家个人防护做得好,这段时间放松了,才呈多发趋势。今天就来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相关知识。




手足口病概述和病原学

手足口病(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,HFMD ),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。顾名思义,就是手足、口咽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,常伴有口痛、咳嗽、流涕、厌食、发热等症状,多数症状较轻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。

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。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,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(CoxsackievirusCVA4791016型和B135型,埃可病毒(Echovirus)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(Enterovirus A71EV-A71)等。


流行病率

每年4-7月和9-11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,多发生于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。大约1%1.6%患儿会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,且会有0.03%0.05%的概率导致死亡。

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,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。



临床表现

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,将手足口病分期、分型为:

1期(出疹期)主要表现为发热,手、足、口、臀等部位出疹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,个别病例可无皮疹。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,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。

2期(神经系统受累期)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,多发生在病程 15天内,表现为精神差、嗜睡、头痛等。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,大多数可痊愈。

3期(心肺功能衰竭前期)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,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、出冷汗、四肢末梢发凉、皮肤发花、 血压升高。 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,及时识别并正确治 疗,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。

4期(心肺功能衰竭期)可在第3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。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危重型,病死率较高。

5期(恢复期)体温逐渐恢复正常,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,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,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。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,一般在 1 周内痊愈,无后遗症。



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

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识别第2期和第3期, 阻止发展为第4期。

年龄3岁以下、病程3天以内和EV-A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,下列指标提示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:

1.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39℃,常规退热效果不佳;

2.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、头痛、眼球震颤或 上翻、呕吐、易惊、肢体抖动、吸吮无力、站立或坐立不稳等;

3.呼吸异常 呼吸增快、减慢或节律不整,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/分;

4.循环功能障碍 心率增快(>160 /分)、出冷汗、 四肢末梢发凉、皮肤发花、血压升高、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延长(>2 秒);

5.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≥15× 109/L,除外其他感染因素;

6.血糖升高 出现应激性高血糖,血糖>8.3mmol/L

7.血乳酸升高 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时,通常血乳酸≥ 2.0mmol/L,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。


治疗

一般治疗:普通病例门诊治疗。积极控制高热,体温超过 38.5℃者,应用退热药物治疗。儿童常见药物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,其中小儿布洛芬栓为儿童专用的外用剂型,显著缓解病毒性感染所致高烧引起的不适感,提升舒适度。要注意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为 4-6小时。



病因治疗:抗肠道病毒和抗病毒治疗。

其他临床治疗:包括降颅压、血管活性药物、糖皮质激素、机械通气等。

中医辨证治疗:清热解毒,化湿透邪。


预防

手足口病预防包括一般性预防措施(良好个人卫生习惯)、接种疫苗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等。

注:以上内容改编自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(2018年版)》和网络,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。